当前位置:咔咔笑 > 民间笑话 > 列表


清代乾隆年间,河南邓州的庞振坤所在的村里有个财主,他老婆生第八胎时,叫家丁通知各佃户,12天后大请客,送的礼越重越好,不送的小心抽他。按当地规矩,不是第一胎不兴请客的。佃户们又气又愁,找庞振坤想办法。
  12天后,庞振坤领着身背石头的佃户们来到财主家。财主一见气极了。庞振坤笑道:你不是说礼越重越好吗?说完,和佃户们上酒席去了。



一天,纪晓岚(清代大学者)陪同乾隆皇帝游大佛寺。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,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,坦胸露腹,正在看着他们憨笑。乾隆问:此佛为何见朕笑?
  纪晓岚从容答道:此乃佛见佛笑。
  乾隆问:此话怎讲?
  纪晓岚道: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,当今之活佛,今朝又来佛殿礼佛,所以说是佛见佛笑。
  乾隆暗暗赞许,转身欲走,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,回身又问:那佛也看卿笑,又是为何?
  纪晓岚说:圣上,佛看臣笑,是笑臣不能成佛。
  乾隆称赞纪晓岚善辩。


郑板桥在当县官时,遇到了灾荒之年。因开仓放粮,周济穷人,被皇上撤了职。于是,雇一小船,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。
  一日,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,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,要所有的民船回避。郑板桥自言自语道: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,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。不都是‘奉旨’吗?你神气什么?于是,拿了一块绸绢,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,也挂到桅杆上去。
  官船上的,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,叫姚有财。此人虽不学无术,但仗着老子的势力,捞了个乌纱帽,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。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,觉得奇怪,一打听,原来是郑板桥,就派人向他索字画。
  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,除了吃喝嫖赌、欺压搜括百姓外,别的一窍不通,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:有钱难买竹一根,财多不得绿花盆,缺枝少叶没多笋,德少休要充斯文。每句开头一字,连起来是有财缺德。姚有财接过一看,差点气昏过去。


有两个走山串寨做买卖的商人迷了路,又渴又困,碰巧遇上隆姆轿,便向他问路。隆姆轿给两个商人指了一条羊肠小道。两个越走越荒,双手双脚被划破,满是血痕,赶忙转回头来怒斥隆姆轿骗了他们。
  隆姆轿笑道:我指的正是你们想走的财神路哩!如果指平阳大道,你们进大村、赶大圩,拿三根针能换一斤棉花?两盒洋火能换一张虎豹皮?三个铜毫子能买一个熊胆?



吉四六家很穷,一回村里财主家办喜事,托他到镇上去买鱼,办完事后财主给了他三、四条鱼作为酬谢。四六的妻子见到鱼非常高兴,他却满脸愁容,两眼直呆呆地瞪着鱼。
  突然他大喊一声偷饭贼!随即把鱼使劲扔在地上。妻子感到莫明其妙,他说:这样香的鱼下饭,起码要多吃两倍的饭,纯粹是偷饭贼!


一个富人给了朱哈500个基尔希,说:希望你每次祈祷后都为我祝福,这钱是给你的报酬。朱哈拿了450个基尔希,退还给他50个基尔希,说:夜短,我早上起不来,所以晨礼的钱我就不要了。


一个喀迪和一个商人同朱哈在一起边走边聊天。喀迪和商人想讥讽朱哈,故意问道:言多有失,你在讲经时就没说错过吗?
  朱哈说:是的,确有说错的时候,比如有一次我就把两喀迪在火狱里,说成一个喀迪在火狱里;把奸夫一定入地狱,说成商人一定入地狱了。(在阿拉伯语中商人和奸夫的音相近。)


一位失眠病人去看医生,大夫,我这几天都没睡好,尤其是昨天晚上,整个晚上没闭眼。那怪谁??大夫说,我不闭眼我也睡不着!

清朝,丹阳西门有个私塾老先生,喜欢作诗。一天,学僮端来一碗粥。他不忙着吃,却吟出《粥诗》一首:瓯米煮成一碗粥,西风吹来浪波稠;远望好似西湖水,缺少渔翁下钓钩。
  恰巧秀才汤建文路过门口,笑道:老先生,一瓯米煮成一碗粥,粥还稀吗?你这书房门朝东,西风从哪儿进来?西湖离丹阳千里之遥,你在书房看见了?你说缺少渔翁下钓钩,这碗边怎么站人?
  老学究说:就算我的诗不通,你说这《粥诗》该怎么写?
  汤建文吟道:数米煮成一碗粥,鼻风吹来两条沟;近看好似团圆镜,照见先生在里头。
  老学究自愧不如。

清朝,枝江县县老爷听说杜老幺聪明滑稽,就找到他说:本县倒想试试你的功夫,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?
  杜老幺说:打官司得到荆州府,我半文钱都没有,怎敢上路呢?
  县老爷说: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?那好,来人哪,跟他斩半文钱来!
  手下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了两半。杜老幺接过半文钱就走。到了荆州府,杜老幺状告枝江县老爷:身为百姓父母官,目无王法好大胆,乾隆通宝劈两半,不断也得先撤官!
  那县老爷的乌纱帽当时就被摘啦!